(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受“618”電商購物節影響,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6月1日~18日,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46.78億件,日均業務量接近2.6億件,同比增長48.66%。另外通過打造全新數字化、智能化物流網絡,今年快遞提速超30%,物流時效從當日達次日達,向小時達時代邁進,物流快遞也從全國包郵邁入了跨境包郵時代。
隨著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近幾年快遞行業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2011-2016年,是快遞行業的蓬勃發展期,增長速度均保持在48%以上,此后3年,快遞業務總量增長速度雖然明顯變緩,但同比增速依然維持在25%以上,僅是2019年前11月中國快遞業務量接近570億件,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和山東是全國快遞業務量排名前五的省市。
(圖片來源國家郵政局微信公眾號,侵刪)
受“419”、“雙品網購節”、“618”、“818”、“919”電商節等促銷活動影響,與往年相比,如今“淡旺季”波動特征明顯減弱、月度間流量更趨均衡。截至今年5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64.1億件,同比增長18.4%;業務收入累計完成3026.8億元,同比增長9.9%。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相關資料顯示,快遞業在5月份繼續保持“逆勢增長”態勢,量、收增速均超30%,業務量達到73.8億件,超2019年“雙11”當月。
而5月快遞業保持高速增長態勢主要得益于 “雙品網購節”拉動、直播帶貨持續火熱、時令水果加速上行以及疫情期間蓄積的大量消費需求轉為線上釋放。疫情帶來生活方式的改變與直播電商等新型業態,將為快遞行業帶來第二成長曲線。
除此之外,得益于農產品電商興起,銷售逐漸從線下轉向線上,轉為“生產者→消費者”的直連模式,規避了長渠道鏈條中的額外成本,激發了農村經濟的活力,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價值。據商務大數據監測,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2萬億元,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2824.7億元,國家也出臺了多項政策支持電商物流的推廣和發展。
去年,國家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了《關于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和《關于推進郵政業服務鄉村振興的意見》,提出通過構建高質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等措施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以及將村郵站納入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強化電子商務、收寄投遞等功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快遞服務的需求,補齊農村快遞服務網絡建設的短板,推開物流快遞發展新局面,助長農村新經濟。
今年年初,國家郵政局印發了《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推薦“郵快合作”“快快合作”“駐村設點”“交快合作”“快商合作”“其他合作”六種模式,拓寬快遞進村的思路和實現路徑之余,還鼓勵企業通過合作的方式分攤運營成本。5月26日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國務院扶貧辦綜合司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明確“財政資金重點支持農產品進城,兼顧工業品下鄉,對承擔疫情防控相關重要物資保供任務且工作突出的電商、物流、商貿流通企業在同等條件下予以適當傾斜”,這意味著,快遞服務有望得到中央財政的財政支持。
電商與物流快遞相互相成,電商推動了物流快遞的發展,物流快遞也反作用于電商,助力電商的興起,共同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成為國民經濟中不可小覷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現在,上海正在將“智慧物流”納入“新基建”,應用于快遞物流的收、轉、運、派等不同場景,實現物流信息的實時傳輸、跟蹤、分析和物流作業的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可視化,積極起到示范帶動效應,過去制約快遞末端發展的諸多難題有望得到解決。企業不斷加大投入系統建設,加上政府助力,未來城市智慧物流變得更“智慧”,更令人值得期待。
而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中,四次提及“快遞”,點贊郵政快遞業在運輸防疫物資和服務民生中所發揮的作用,還特意點贊了快遞小哥疫情期間的逆行和堅守,為抗疫行動作出了巨大貢獻。未來快遞與農業、制造業等多領域將廣泛融合發展,定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為大眾提供更多的自主就業、創業的機會和空間。
(圖片來源@國家郵政局微博官方,侵刪)
文章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系客服刪除